首页 >
四十岁买什么保险好?

养老保险系统的经济分析

来源:360百科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养老保险系统的经济分析》把养老保险系统看作经济系统中一个具有"封闭"与"开放"双重意义的"独立子系统",指出把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是缴费率。

作者简介

李炅宇,男,河南驻马店人,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民生银行信息管理部总经理,长期从事信息管理与养老保险研究,先后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金融》、《银行家》、《北方工业大学学报》、《冶金经济与管哩》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多项,其中三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银行信息管理和养老保险领域成果颇丰。

图书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思考和研究目的1

二、研究的基本观点、中心和思路2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2

第一篇养老保险系统

第一章养老保险的经济学透视7

第一节引言7

第二节养老保险与消费函数理论8

第三节养老保险与福利经济学12

一、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12

二、新福利经济学的观点14

三、平等与效率18

四、养老保险与福利经济学18

第四节养老保险与当代经济学理论20

第二章养老保险系统21

第一节养老保险的运行机制21

一、几个重要概念22

二、养老保险的机制23

三、两个问题24

第二节养老保险系统25

一、系统论25

二、养老保险系统25

三、养老保险系统的封闭与开放的含义26

第三节基本理论框架26

一、封闭系统的理论框架26

二、开放系统的理论框架27

第四节人口理论28

一、引言28

二、生存组分析29

三、静止人口理论31

四、稳定人口理论32

五、连续模型36

第二篇封闭系统下缴费率的决定

第三章封闭系统的基础理论41

第一节利息理论41

一、累积函数的定义41

二、利率、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42

三、确定年金43

第二节生存分布与生命表45

一、与死亡年龄有关的概率45

二、生命表(lifetable)48

第三节生存年金51

一、生存年金的概念51

二、一年给付一次的生存年金52

三、一年给付多次的生存年金54

四、连续年金55

第四节人口理论55

一、引言55

二、生存组分析56

三、静止人口理论58

四、稳定人口理论59

五、连续模型62

第四章养老保险系统的均衡模型及缴费率决定65

第一节现收现付制的均衡模型65

一、现收现付制的涵义65

二、养老保险的均衡模型及缴费率决定66

三、稳定人口下的养老保险均衡模型71

第二节完全积累制下养老保险的均衡模型73

一、引言73

二、基本概念74

三、人口模型77

四、基本函数78

五、个体均衡模型80

六、集体的均衡模型及缴费率决定82

第五章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下缴费率比较分析87

第一节确定条件下的比较分析87

一、引言87

二、现收现付制88

三、完全积累制89

四、比较分析与实证研究89

第二节不确定(生存年金)条件下的比较分析93

一、假定93

二、现收现付制93

三、完全积累制93

四、比较分析与实证研究94

第三篇开放系统下的经济分析

第六章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101

第一节消费者行为理论101

一、效用101

二、效用基数论102

三、效用序数论103

第二节生命周期假说理论107

一、生命周期假说基本观点107

二、生命周期假说的个人消费行为107

三、总消费函数110

第七章养老保险对劳动供求的影响111

第一节引言111

第二节现收现付制对劳动需求的影响112

第三节现收现付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113

一、社会保险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113

二、引入政府养老金的情况下,现收现付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122

第四节完全竞争下现收现付制对均衡劳动就业量的影响124

一、社会保险税的归属(局部均衡分析)124

二、在劳动供给富有弹性时PAYG的影响126

三、在劳动供给缺乏弹性时PAYG的影响127

第八章养老保险对储蓄、资本积累的影响129

第一节关于养老保险对储蓄、资本积累的影响的争论129

一、关于现收现付制(PAYG)对个人储蓄和国民储蓄的影响的争论129

二、关于强制性的完全积累制(FFS)对个人储蓄和国民储蓄的影响争论130

第二节养老保险、储蓄与个人的跨时决策13l

一、概述131

二、生命周期模型132

三、现收现付制对个人储蓄的影响134

第九章中国养老保险问题的专题研究138

第一节中国人口结构的状况及未来老龄化趋势138

一、人口结构状况138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及趋势140

第二节未来缴费率的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143

一、现收现付制143

二、完全积累制144

三、两种机制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147

第三节PAYG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48

一、单方程计量模型148

二、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151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三、平等与效率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看,收入均等化意味着"平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意味着"效率"。福利经济学既要探讨平等的问题,又要解决效率问题,平等与效率二者同时成为福利经济学的政策目标。但这两个政策目标是互相抵触的,"据说,如果要做到平等(即实现收入均等化),那就要牺牲效率(即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反之,如果要提高效率,那就必然要扩大收人差距,难以实现平等"。

因此,平等与效率之间交替被认为是难以解决的。而对于平等与效率的谁先谁后的次序问题上,新自由主义和货币主义经济学家主张:效率优先,应当把市场竞争放在首位,侧重经济效率的提高,而不应当采取人为的收入均等化措施,强求平等。制度主义经济学家主张:平等优先,强调应当把收入均等化放在首位,缩小市场的调节作用。而折中主义的代表阿瑟·奥肯认为:如果说平等和效率都应得到重视,那么在二者发生冲突的场合,则应当达成妥协。如果不这样做,真正要实现收入的平等将是一种空想,而强调效率优先所鼓吹的"机会平等"更加难以捉摸。因此,应当兼顾平等与效率。

四、养老保险与福利经济学

从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社会福利是组成社会的各个人福利之和,那么社会福利自然包括老年人的福利;

(2)而增加社会福利,包括增加老年人的福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达到这一目标:第一,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的转移给低收入者,将增加低收入者的效用,从而增加经济福利。而现实中,在职工作的年轻人相对于退出劳动领域的老年人而言,年轻人的收入相对较高,因此,采用收入再分配政策,把年轻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老年人,将有助于经济福利的增加;第二,国民收入是经济福利的同义语,一国的经济福利的增加表现为国民收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社会福利(包括增加老年人福利)的关键在于优化资源的配置,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也就是实现经济的增长。因此,增加老年人的福利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经济增长。

序言

一次偶遇师弟刘明彦博士,谈及我的博士论文。我才想起仅有的一本论文仍束之高阁于柜中。他鼓励我出书,并帮助联系出版社,看他如此热心。心为所动!

十几年前,准确地说应该是1996年,中国社科院博士导师贺菊煌先生收我为徒。那时的贺老师虽没有名震中国经济学界,但默默无闻的恩师,在消费函数研究领域中,绝对是造诣最深的学者,他的文章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曾广泛转载就是最好的佐证。拜读完贺老师所有的专著及论文,发现老师所建立的消费函数计量经济模型中,唯一没有考虑的因素就是养老问题。后斗胆给老师提及此事,老师鼓励我尝试一下养老保险问题,我欣然接受此研究任务。

中国是人口大国,养老问题或者说养老保险问题,在当时甚至未来,都是一个需要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它既涉及到宏观经济、养老制度、人口理论等问题,也涉及到中国的养儿育女防老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鉴于个人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有限,我立足于系统工程论的观点,在封闭与开放的视野下,试图比较世界各国所实施的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两种制度的优劣,以探讨在中国该建立哪种制度才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确立研究方向以后,我开始翻阅有关资料,期间北京大学数学系的杨静平博士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并建议我到复旦大学去一趟,复旦大学数学系当时正在翻译保险精算的系列丛书。匆忙赶到复旦大学,购到原版及翻译的系列丛书,通读完原版的保险精算、人口理论等译著后我受益匪浅。

概括起来,本书立足于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比较分析基础上,试图厘清三个关键问题:第一,一个人退休后所领取的养老金,该如何确定?第二,在既定养老金水平下,如何缴费?第三,不同制度下,养老问题对储蓄、劳动需求与供给、资本积累产生何种影响?研究这些问题,既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保险精算学、人口理论等理论,还需要创建一套新的逻辑思维架构,尤其要建立独特的计量经济模型才能实现研究的目标。这篇拙文,只搭建了研究的逻辑架构,并对局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有一些问题没有涉猎。比如:人口结构与生存函数的变化对养老金的影响,通货膨胀对养老金受益水平的影响、社会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养老金的投资组合,经济增长对养老金的影响等等,原本希望毕业后,再深入研究,但迫于生计,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养老保险没有任何关系,也未做进一步研究,甚憾!

李炅宇

2013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