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十岁买什么保险好?

重疾险中症有必要买吗?

时间:2020-09-28 14:12:00

重疾险市场一直是保险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从单次赔付到多次赔付;从轻症、重疾责任到轻症、中症、重疾责任,竞争可谓激烈。竞争越是激烈,消费者们越受益,虽然有些设置看似复杂,但也并不难懂,更何况还有多保鱼为大家解读。今天,多保鱼就来说一说重疾险中的轻症、中症和重疾的划分是如何界定?他们又有什么区别?文章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哪些轻症、中症、重疾要关注?

1、轻症

在保险条款里的轻症疾病,通常为重大疾病的早期状态或较轻症状。虽然没有达到重疾的理赔标准,但其实已经比我们普通认知里的“小病”要严重得多。

例如原位癌,严格意义上而言,它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癌症,不会转移,直接切除就完全可以痊愈,并且费用很低。

但如果不进行治疗,任由其发展的话,也是会对身体带来严重伤害的。

因此当我们罹患轻症时,一定要及早进行治疗,保证自己的健康。

那么哪些疾病是属于轻症呢?我们常见的有几下几种: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

轻度脑中风

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

较小面积Ⅲ度烧伤(10%)

视力严重受损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主动脉内手术

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

2、中症

由于含有中症的重疾险属于目前市面上的创新之作,且为数不多,因此多保鱼找出这类产品中的中症,来看看有哪些?

产品甲的中症包含以下20种:

重疾险里的别样设计:你听说过中症吗?

产品乙的20种中症如下:

重疾险里的别样设计:你听说过中症吗?

其中,标红部分是指两款产品中名称相同的中症。

但这些疾病,虽然名称相同,但定义是否是一致的呢?多保鱼做了个统计:

比如中度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在产品甲中的定义为:

中度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须符合国际认可的疾病诊断标准,并满足下列全部条件且未达到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给付标准:

(1)三组(对称关节为一组)或三组以上有关节肿(≥一百八十天):肘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脚趾关节、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

(2)关节X线:关节端骨质疏松,关节软骨下囊性破坏或骨侵蚀改变。

(3)至少一百八十天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两项。

而在产品乙中:

中度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严重变形,侵犯两个主要关节或关节组(如:双手(多手指)关节、双足(多足趾)关节、双腕关节、双膝关节和双髋关节)。

且被保险人满足至少180天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

这样一看,产品甲的中度类风湿性关节炎定义较宽松,也就是理赔要求较低,更容易获取保险金。

3、重疾

其实关于重大疾病,在2007年之前,并无准确的定义。临床医学、保险行业和老百姓心中的认知都有所差异。

为了规范各家保险公司对疾病的定义,统一理赔的标准,减少客户投诉和纠纷,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两大专业机构,在2007年联合制定了我们首部《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明确要求保险行业使用统一的重疾定义,同时也规定了25种中国人最为高发的重大疾病:

约定这25种重疾是有依据的,因为它占了所有重疾险理赔的95%以上。

重疾险里的别样设计:你听说过中症吗?

我们以平安保险公布的理赔数据来看,其重疾理赔十大出险原因显示:

第一为恶性肿瘤(癌症)为65.0%

第二位是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死)为14.4%

第三位是脑中风或脑中风后遗症为5.4%

接下来分别是冠状动脉绕道手术(3.6%)、慢性肾衰竭(2.7%)、良性脑肿瘤(1.4%)、心脏瓣膜置换术(0.8%)、重要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0.8%)、肝病末期(0.6%)、系统性红斑狼疮(0.6%)

粗粗一算,就能知道,前面提到的25种重疾的理赔率占到了全部的95.3%,尤其以癌症占比最高。这和我们通常的认知是完全吻合的。

中症有必要买吗?

轻症、中症和重疾之间的赔付比例的关系是,轻症<中症<重疾。

重疾是重疾险的核心,所有重疾的赔付比例为100%;中症的赔付比例约为50%;轻症赔付的比例有20%、25%或30%不等。

那么,我们有没有必要选择中症呢?我们先来看看轻症、中症和重症的的理赔定义差别吧:

1、以产品A中的“脑中风后遗症”为例

脑中风后遗症定义的前半段都是这样的:

指实际发生了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出现了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并住院接受治疗,头颅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对应病灶,确诊为脑出血、脑栓塞或脑梗塞,在确诊一百八十天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程度······

不同的是后半段说明的理赔标准。没有什么比图表更能直观地分辨出不同程度的脑中风的理赔标准和赔付比例,所以来看图:

重疾险里的别样设计:你听说过中症吗?

脑中风后遗症是非常典型的疾病定义分析,轻症、中症、重疾对应的疾病情况也非常清晰。有朋友感兴趣,可以记住这个例子。

2、以产品A中的“脑炎或脑膜炎”为例

脑炎或脑膜炎定义的前半段都是这样的:

指因患脑炎或脑膜炎导致的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不同的是后半段说明的理赔标准。同样看图:

重疾险里的别样设计:你听说过中症吗?

重疾险里的别样设计:你听说过中症吗?

小结:

轻症、中症与重疾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

a)理赔标准不同

b)赔付比例不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中症产品存在一些隐形的坑:

重疾险里的别样设计:你听说过中症吗?

比如先患了轻度脑中风,赔了15万;后来病情加重,达到了重度脑中风后遗症的理赔标准,再申请理赔,就只能获得50-15=35万的理赔金了。

不过这不是绝对的,比如产品丙对三种状态都可以赔付,极限操作最后可获理赔15+25+50=90万理赔。这就需要大家睁大眼睛好好分辨了~

除了以上这两点,另外就是含有这些疾病的重疾险保费不同。

3、保费差异有多大?

轻症、中症与重疾在市面上的搭配主要有两种:

含轻症的重疾险:轻症+重疾

含中症的重疾险:轻症+中症+重疾

多保鱼分别试算了A、B、C、D四款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以30岁男性,保额50万,保终身,交20年为例

产品A,轻症+重疾,保费10960元

产品B,轻症+重疾,保费12245元

产品C,轻症+中症+重疾,保费12785元

产品D,轻症+中症+重疾,保费12330元

保障责任越完善,价格相应地也会有所提升,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嘛。从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出,多了中症责任,保费也会高一些。

多保鱼曾建议:如果是作为人生的第一份保险,最好是选择含有轻症保障的重疾险产品。而中症要不要加,就看个人预算如何了。

因为轻症疾病的治疗,费用在几万元不等,一般不会超过10万。这样的花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会带来致命打击,但也会造成一定损失。

通过今天的分析,我们也看得出中症出现也是重疾险的升级与优化,是更加有利于消费者的产品设计。选择带有中症的重疾险,完善保障,也很不错。

多保鱼总结

重疾定义标准化,极大降低了我们横向对比各家公司产品的难度,同时,统一、准确、符合现代医学临床经验的疾病定义,也有利于消费者的理赔。

优胜劣汰地生存法则适用于各种环境之下,由于重疾定义更新的周期注定不会太频繁。因此,保险公司纷纷推出“轻症疾病保障”这种分级给付机制,获取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使重疾险的实用性得以加强。

当轻症保障市场达到饱和状态后,又有一些保险产品再一次升级,新增中症保障责任。这是行业的规律,也是历史的进步。

不过,还是那一句话:世上没有最好的保险,只有最合适的保险,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预算进行选择。若预算足够,含轻症、中症的重疾险可以考虑。

说在最后:

疾病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恐惧,而生死亦是世间亘古不变的话题。生命的美妙在于人类的自强不息,只要不放弃与命运的抗争,才有机会迎来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