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保是必须要交的吗?

保险太贵买不起,该怎么办?

刚毕业步入社会,想问一下,收入不高的人要不要买重疾险?
时间:2019-09-24 18:27:52
评论者的头像 匿名用户 时间:2019-09-24 18:33:12

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而言,本身的收入只能维持生活,哪会有闲钱买保险呢?其实买保险并不是越贵越好,只有选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雪中送炭”。不管收入水平如何,都可以选到适合自己的保险。

注重消费型重疾险

对于收入有限的人来讲,可以选择一份定期重疾险,给自己一个基础的大病保障。一般来讲,要把保险的年缴保费控制在年收入的10%以下,而按照现在的医疗水平,重疾险保额应考虑在30-50万。这样的话,对于收入较低的家庭来讲,保费较为便宜的定期消费重疾险就成了一个最优选择。

评论者的头像 匿名用户 时间:2019-09-24 18:31:58

1、利用保费宽限期

一旦投保之后,每年交保费时,会有一个保费宽限期,为指定的交费日期之后的60天内。比如每年6月30日交保费,7月1日到8月29日期间,就是宽限期。

投保人可以用这段时间,来筹集资金。若是在宽限期内出险,即使当年还未交保费,也可以按照规定获得赔偿金,一般会先扣掉还没交的保费。

2、考虑保单贷款

保单到一定年份后,会产生现金价值。

有时候,这个价值比我们缴纳的保费还多,万一暂时交不了保费,可以拿上保单及身份证,跟保险公司借款。

一般情况下,能借到保单上现金价值的70%-80%。保单贷款期限为6个月,在这段时间,就可以设法周转资金。

3、选择减额交清

也称为“减保”,是指用当年保单的现金价值,一次性交清所有保费,使得合同继续有效,不过,这样会减少相应的保额。

这种方法适合很长一段时间,难以交保费的投保人。

4、其他费用垫交

很多保险公司,在保单上会有是否选择自动垫交的功能。

也就是说,当投保人勾选之后,若当年未支付保费,而保单的现金价值,超过当年保费的话,可以选择用相应的现金价值抵扣保费。

当投保人无力续缴保费,可以考虑借助这种方法,一旦发生保险责任,保险公司仍会按合同赔付。

具体选用哪种方法,可以结合自身状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

评论者的头像 匿名用户 时间:2019-09-24 18:30:08

第一,延长缴费期,压缩保障期间

(1)在同样保障至终身的情况下,缴费期选择30年会比选择20年每年交的保费要少,那么在相同的保费预算下,选择长一点的交费期间可以投保到更高的保额,后期待经济宽裕再增加保障终身的重疾。

(2)在同样交费期的情况下,选择保至70周岁/80周岁会比保至终身交的保费要少,那么在相同的保费预算下,选择短一点的保障期间可以投保到更高的保额,后期待经济宽裕再增加保障终身的重疾。

第二,长期重疾和短期重疾相互结合

(1)一年期的重疾险保费很低,在预算有限的时候,一年期重疾和长期重疾结合,用一年期重疾险临时提高整体重疾保障,待收入提升之后再增加长期重疾保障。

比如30岁男性,选择20年交,30万保额保至70周岁每年保费2632元,搭配一份一年期重疾险,保费340元,保额20万,这样组合的话,3000块钱就能有50万的重疾保障。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年期的保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只能作为一个过渡,后期还是要换成长期的重疾险。

(2)通过保障20年/30年,保障至70周岁,保障至终身等多种险种相结合购买,这样能够提高发生重疾险后,这段时间家庭经济收入不至于受到影响。

第三,买纯重疾险,不附带分红或者返还保障

明确买重疾险的目的,纯重疾险会比带寿险责任的重疾险、带分红的重疾以及返还型的重疾险便宜不少,那么在相同保费预算的情况下,纯重疾险的保额可以更高。

如果需要身故责任,建议定期重疾险与定期寿险组合购买。

第四,买单次赔付重疾险,暂时不考虑多次赔付

有限的保费要尽量做高首次赔付的保额,不然第一次疾病的赔款都不够用,人没了还谈什么第二次、第三次赔付?

第五,多对比,相同的保障不同公司的产品保费差别非常大

市场上的保险公司很多,每年都会有很多新的重疾险产品上市,但是不同公司推出的重疾险,费率相差非常大,选择合适的产品,能够在相同的保费预算下获得更高的重疾保障。

评论者的头像 匿名用户 时间:2019-09-24 18:28:35

收入不高的人要不要买重疾险?

要,当然要!疾病和意外何时到来是无法预估的,一个身体健壮的人也会发生癌症,一个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也会受到严重意外伤害。

收入较低的家庭经济来源少,收入单薄,一旦由于意外或者疾病导致家庭经济支柱丧失劳动能力,整个家庭几乎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并就此陷入困境。所以对他们来说,有没有保险显得尤为重要。但对于有钱人而言,就算得了重病,也不过是损失几十万或者几百万,根本不会落到倾家荡产的地步。所以说,收入越低的家庭,他们对于保险的需求越大,同样也是保险公司最大的客户群体。